Grasp the form of mobile advertising products to help future growth

如今,随着互联网环境的改变和在线广告的兴起,广告的根本目的逐渐从用户触达,到用户行为导向。

广告已经不再是“广而告知”的存在,更多是“广而认知”。

广告主在进行广告投放的时候更在意投放效果和投放转换,就现的广告环境而言:不以效果为目的的广告投放,都是耍流氓!

对于使用广告变现的开发者来说,选择合适的广告形式和场景设计是迈出广告变现的第一步。

移动互联网的广告位有很多种,不同的广告位内容样式、应用场景、优化实践等方面各有特点, 带来的效果也截然不同。

巧用第三方工具,提升投放效率

技术革新和产业升级下,互联网媒介是流动的、高速发展的,用户的注意力也在不断转移,由粗放转向集约,整合营销资源启动品牌化运营成为众多头部媒体的选择。

从顶层设计来看,提升产品和服务也是差异化竞争的重要途径,发力工具产品、开发特色功能,是广告产品迭代发展的必然选择。

比如腾讯广告用数据和实例提供创作指引的“创意风向标”;穿山甲的聚合变现产品“GroMore”和优化后端转化效果的联合建模。

开发者通过不断丰富平台功能(或者嵌入第三方服务的模式),提升平台价值,降低广告投放及优化门槛,完成从广告投放平台到综合营销平台的蜕变,加强与老客户的粘性,提升获取新用户的竞争力。

广告位与APP页面设计融为一体

原生广告诞生于2012年,是新时代、广告设计的首要理念。经过近10年的发展和实践,原生广告在移动互联网得到了成熟、广泛的应用。

原生广告优势在于通过可对APP类型针对性地定制化广告位形式,形式不受标准限制,随场景而变化,将广告对用户体验的影响降到最低,让用户乐于阅读及分享。

原生广告的形式和位置通常是决定其广告位设计是否合理的关键。形式上要求与上下文环境保持一致,形成良好的用户体验性,位置上要保证原生触发和可见性,形成良好的变现收益。

形式和内容设计,需注重上下文环境的内容和形式,通过物料获取与拼装,形成原生化的广告布局。

位置需注重可见性,通常社交信息流广告逐内容而加载广告位,这样在内容间隔、屏数等环节上就需注意,才能形成高可见性。

需注重加载效率。通常对于视频、大图类的广告,都要通过预加载的方式进行,这样在用户触发广告场景时,才能够保证广告位的显示效率。

广告即APP内容本身

互动广告和激励视频广告最早于2016年在国内出现,随后实现迅猛发展。

在这两种规格形式中,广告作为一种具有奖励性和互动式的内容深度植入APP中,通过提供营销活动(红包、优惠券等)、APP内特定权益(会员、存储空间、游戏复活等)吸引并鼓励用户参与,更好的与APP的场景相匹配。

当广告成为APP内容的一部分,用户主动参与广告曝光并且获得奖励,既能保证用户的体验,又能使广告变现效率最大化。

多种广告位组合玩法

联动广告在2019年首次亮相,是广告位组合玩法中的典型代表。

联动广告是将多个广告位进行联动展示同一广告主的创意的形式,持续吸引用户的注意力,目前常见的是开屏广告和信息流广告的组合。

从开屏到信息流的路径式覆盖,双重曝光加持,支持静态、动态等多种创意展示形态,不同的传播形式触达,降低曝光损耗,提升传播效率,在强化用户对广告的记忆度的同时激发用户对内容的深层兴趣。

广告位设计建议

坚持原生性及合理性两个原则,将广告作为内容的一部分植入APP页面设计中,并且不妨碍用户使用产品功能,将对用户的影响降到合理范围。

基于用户行为数据,选择访问频率高的区域,并逐步完善广告素材加载机制,积极把控广告展示周期,提升广告位的可见曝光度。

针对每一种广告位,洞察用户转化路径,针对性提出样式优化方向,将价值潜力充分释放。

广告位样式尽可能与行业主流样式统一,并且提供创意制作工具支持,提升配套服务能力。

商业化前期需要基于自身属性,综合评估广告位的基础价值和附加价值并结合可见曝光、用户体验、创意门槛、转化效果,选投入产出比高,目标从顶层设计出发,结合行业趋势及自身定位,选择价值高的广告位。

Leave a Reply